2018年6月15日下午,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杨爱国研究员做客“长风”讲坛,为天游ty8线路1线路2检测中心和文化遗产研究院师生带来了题为《汉代画像石研究的现状与前瞻》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考古与文博系系主任郎剑锋副教授主持,天游ty8线路1线路2检测中心、文化遗产研究院专业师生及部分其他院校师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伊始,杨爱国研究员以即将到来的“刘敦愿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及刘敦愿先生的学术文集《美术考古与古代文明》为引,从刘先生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对古代文明的研究切入,引申出“汉代画像石研究的现状与前瞻”这一主题。杨爱国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汉代画像石?”通过文字定义与图片展示形象生动地将汉代画像石这一概念呈现出来,并且通过翦伯赞先生与鲁迅先生对画像石的评价为同学们解释为何人们应当重视汉代画像石的研究。随后,杨爱国研究员简洁明晰地梳理了汉代画像石的发现与分布,并对苏鲁豫皖交界地带、河南南阳至湖北襄阳地区、陕北和晋西北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四个区域汉代画像石的起源与延续时间、载体形态、雕刻技法和题材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概括。
随后,杨爱国研究员以举例的方式对汉代画像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引导大家对汉代画像石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思考。第一个例子是“对墓葬画像反映当时思想信仰的总体认识”。通过梳理历代学者们对沂南汉墓图像意义的理解,对墓葬图像的象征意义进行再检讨,并着重探讨了墓葬本身的功能,对“大象其生以送其死”的理解以及中国传统丧葬礼俗。第二个例子是“对以武梁祠为代表的祠堂后壁楼阁拜谒画像的认识”。杨老师先从“楼阁拜谒图”的整体意义着手,以时间为线索将各位学者对“楼阁拜谒图”整体意义的解读进行介绍,然后进一步梳理了学界对于双阙、楼阁人物、树与树下车马等具体图像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对楼阁拜谒图从墓上祠堂的功能、为墓主为中心的图像布局、从尸到遗像三个方面进行再检讨。
最后,杨老师简要介绍了他对汉代画像石研究前瞻的思考,他认为要用建筑的眼光认识和对待汉代画像石的实物标本,即从其本身作为建筑物存在入手,考虑空间与整体概念;要历史地看待汉代画像石,汉代画像石是“为死者组成的形象天地”,但这“组成死者的形象天地”也是生人所为所知的;要对汉代画像石坚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在提问和讨论环节,杨爱国研究员与郎剑锋、代国玺等老师就学术研究的碎片化与整体性和思想性问题、通过画像石探讨汉代宗教问题可能存在的“虱轮现象”、汉代画像石工匠集团内部的分工、汉画及汉代艺术的“观者”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最后,杨爱国研究员还深情鼓励山大学子投身汉代画像石和历史时期考古当中,积极参与到从思想角度探讨人类历史的研究之中,实现由“器”而“道”的升华。
杨爱国,男,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一九八四年毕业于天游线路检测中心历史系考古学专业,主要致力于汉代考古,尤其是汉画像石方面的研究,出版有《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中国画像石全集(第3卷)》、《幽明两界:纪年汉代画像石研究》等专著,在《考古学报》、《考古》等期刊和论文集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