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天游ty8线路1线路2检测中心党委书记刘军主持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院长方辉参加会议。
会上,副院长王芬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与会人员就学习体会与感想展开交流分享。
方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华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首先,探索中华文明历史离不开实证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考古在中华文明探源中所发挥的作用做了充分肯定,考古学是以实物研究古代历史的科学,从地下发掘出的实物经过实验室二次发掘,将大大提升及扩增其价值。其次,文明起源和形成的研究离不开与文献的结合。将考古、文献和自然科技手段有机结合,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把实证研究上升到文明形态研究的高度,正是我们成立“中华文明形态研究院”的发展目标。第三,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再次强调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要动员学校和社会力量,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江林昌教授就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谈到的“历史自觉”与“古代文明研究”谈了学习体会,他表示,这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提出“历史自觉”是一个新的表述,习近平总书记把“历史自觉”与“坚持中国道路”结合起来,这实际上是要求我们通过历史自觉更好地领会中国道路的民族性,进而坚定当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我们要结合本专业做好相关的研究、阐释、宣传、教学工作。
副院长代国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到“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这个新提法对历史研究而言,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原有的文明研究有其局限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突破既有的文明研究范式、研究中华文明、宣传中华文明、书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史指明了方向,我们青年学者需要认真学习和领会。
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陈雪香回顾了山大考古学科的国际化发展历程,她认为,山大考古学科的国际化特色日益凸显,主要从两个方面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与要求:一是加强中外合作,深化文明原创性研究,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二是坚持交流互鉴,彰显中华文明独特标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化建设在考古学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未来我们将努力克服疫情困难和国际形势压力,继续推动和加强考古学科国际化建设,为使世界读懂中国贡献山大力量。
刘军在总结讲话时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年时间内就中华文明问题做了四次重要讲话和指示,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历史和考古研究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我们要结合学院发展实际,学习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历史研究与考古工作的政治意义,深刻理解其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的独特价值。要始终坚守中华文明研究的政治高度,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研究的理论厚度和学术深度,不断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从工作层面,一是要深刻理解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继续做好中华文明探源工作,密切考古学与历史学、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切实推进中华文明历史研究。二是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和课题意识,发挥我们学科在早期中国、礼乐文明、制度文明、政治文明以及中外关系史等领域的研究优势,尽快把“中华文明形态研究中心”建立起来,在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方面贡献山大力量。三是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发挥考古学在水下考古、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等方向的国际化优势,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交流合作,展示可信、可敬、可爱的立体中国,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四是要发挥场馆育人功能,利用好一级博物馆平台,以及山东革命场馆与高校融合发展联盟会长单位的优势,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五是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服务学生培养和大众教育。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院事业发展,争取再创佳绩。
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两院一馆”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